
Gibson:
結束當前的約見前,務必先將下次約見添加至日誌中。我本人會使用議事日程。議事日程的最後一項是下次會面的日期。
這背後的原因相當重要。首先,您在向客戶證明您想再見到他們、您願意為他們隨時效勞,以及雙方之間是一段持續的關係,而非只是一宗交易。
其次,您可以設定時間範圍,也許是根據雙方討論的內容而決定。我們需要在三個月、六個月,或者十二個月再作檢討。您用實物日記或電子日誌皆無妨,但請就下次會面日期達成共識。
然後是最後一個好處。五個月後,當客戶打電話來說道:「我們該是時候聊聊了?」您答道:「沒錯,我們在四週內有事情要辦。」這已寫在日誌當中。您不必忙個不停,跑去重新整理日誌。這是與客戶互動的絕佳方式。
Batchelor:
接下來我將分享幾個傳統成交技巧:
首先要講的是替代成交。客戶需要幫助。他們要人幫忙作出決策。有些客戶覺得答應別人是件很難的事。所以有時候,與其直接請求指示,我們必須以其他方式結束會面、達成交易。
而要做到這一點,其中最傳統的方式莫過於替代成交了。在會面結束之前,當您請求業務成交之際,不要問:「請問您願意跟我做生意嗎?」而是提供兩個方案,讓他們從中選擇。
例如您可以說:「您想從月初 1 號開始還是 15 號開始?」或者「您想要這款產品之內的豁免,還是產品雙重豁免?」會面結束時提供抉擇的方式有很多,重點是請客戶作出選擇,而非單純地請求成交。
接下來的選擇要考慮肯定階梯。我不知道大家有否聽說過 Dale Carnegie Institute,這所位於英國的院校會舉辦許多研討會,包括關於廣告宣傳的研討會。
當您參加這些研討會的時候,他們會教您一些記憶力技巧和銷售技巧,最終他們會遞給您一張小卡片,其實就是一張小的便利貼,並問道:「您能在上面寫上 1、2、3 的數字嗎?」於是您便照做。然後他們會說:「回答這條問題,您只需要在卡上給我們寫出答案就行了。您是否享受今天的活動?」大家當然都會說:「是。」
第二條問題:「您今天是否找到至少一項能在業務中應用的概念?」大家也回答:「是。」然後他們又問道:「您是否希望與學院的人見面?」您剛才連續回答「是」、「是」,現在很難說「否」。
那麼當您跟客戶對話時,也可以用肯定階梯,引領他們首肯成交。舉個例子,您可以說:「今天談完您的財務,您是否對自己的未來需要有了更清晰的概念?」是。「您和太太是否明白,採取這些做法如何在未來帶來幫助?」是。「您希望繼續下去嗎?」是。說了一兩次,甚或三四次「是」之後,實在很難拒絕。肯定階梯是個很傳統的做法,但也是達成交易的絕佳方式。
Gibson:
讓我們來談談交叉補貼吧。我很喜歡這個想法,這些年來,這個辦法對我和 David 極之有用。
打個譬喻,我們想銷售人壽保費每個月 50 元的產品。客戶唯一的異議是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資金支付。我們則頗為篤定,因為我們做過研究工作,正因為這是最適合客戶及其家人的產品,我們才敢推銷的。
於是我們的做法是創造交叉補貼,從其他資產處獲得每年 600 元、每個月 50 元的保費。因為我們瞭解客戶的一切詳細情況,所以能對他們說:「沒問題的,您銀行裡有 38,000 元,我們知道您希望保留一定的現金。600 元只佔那筆錢的 1.8%,而且這筆錢您是用不上的。」確實,有時候您要用問題來支付答案。想像客戶有很多錢,並希望達成某一種遺產稅或繼承稅的條件。
接下來這個辦法叫「您可能閱讀過」。我很喜歡對客戶用這個辦法。也許您正在跟他們講解某種概念。我們並未收到實際的回絕意見,只是嘗試將想法呈現至他們面前。因為我有大量閱讀的習慣,故此我知道傳媒有報導過類似的內容,也許是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的報導,這與我們跟客戶討論的話題有關係。於是我們便說:「您可能閱讀過。」
我們做的不是告訴客戶:「我們知道您沒有閱讀過那篇報導。」也不是說:「我們知道的比您多得多。」而是提供這麼一種概念,即他們可能沒有閱讀過,但我們有。我們在傳遞自己是箇中專家的概念。我們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。我們在等客戶當中的丈夫回來說道:「噢沒錯。我剛在星期日的報紙上看到過。」棒極了,這樣您就能進一步展開對話。這大概能帶來幫助。如果他們沒有閱讀過,那就更棒了。
接下來的方法很類似,但更具體一點。同樣地,David 和我在業務中已經用了 20 年了,這個方法是這樣的:到了某個時候,您希望發生甚麼事?然後用討論的重點來作出跟進。例如:「到您退休的時候,您希望發生甚麼事?您希望在死後實現哪些事情?」同理,允許他們不自在地沉默片刻。打破沉默的只能是客戶本身。就以「您希望在死後實現哪些事情?」的問題為例,客戶的第一反應可能是:「我希望被埋掉。」這也許不是我們想聽到的答案,但不妨先寫下來。我們應確保自己明白客戶的真正心願。
可以稍後再回來提出更多問題。「就遺產而言,您希望在死後實現哪些事情?在子女方面,您希望在死後實現哪些事情?對您那輛紅色座駕,您希望在死後實現哪些事情?我接受不了。我開的是藍色汽車。」無論如何,到了那個時候,您希望會怎樣?這個方法確有妙用。
Batchelor:
這個辦法能讓您下週就賺到錢:為年長客戶舉辦下一代工作坊,就譬如說六、七十歲好了。問他們是否願意偕同子女出席工作坊,瞭解一下如何繼承遺產,並向客戶的子女解釋,一旦父母離世,他們將如何繼承家產。當他們前來參加小組活動時,便已自動成為準客戶。這些人可能是三、四十歲的年紀,正是做這番工作的成熟時機,因為從來無人告訴過他們如何繼承遺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