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語言的一致性,決定了溝通效果 [葉翔嵐 Hsiang Lan Yeh]](/_next/image?url=https%3A%2F%2Fmembers.mdrt.org%2Fglobalassets%2Fdigizuite%2F36351-en-tw_written-interivew_ms.-hsiang-lan-yeh_a-shared-perspective-determines-the-effectiveness-of-communication.jpg&w=3840&q=75)
在金融保險理財顧問的角色裡,溝通不僅僅是銷售技巧,更是協助客戶解決問題的重要橋樑。然而,真正的有效溝通應建立於雙方語言和立場的「一致性」當顧問與客戶的溝通達成共識時,才能引導出更具價值的對話,並逐漸累積信任。MDRT會員 葉翔嵐小姐將以自身經驗,分享如何與客戶達成語言的一致性。
有效溝通的第一步:語言一致性
葉小姐表示,有效溝通的核心要素,就是語言的一致性。也就是說,在與客戶溝通時,彼此的語言和概念必須對得上,也就是客戶與我們在立場上的一致性。當雙方的立場相同,語言和概念自然會一致,溝通就能更加順暢。
舉例來說,當金融理財保險顧問業務員接觸到高資產客戶時、或許會需要討論到稅務結構、預留稅源或是財富傳承等內容。但同時、稅務資產往往也相當私密,客戶不一定會完全清楚地分享所有細節,這就變成一個挑戰。
因此,葉小姐會與客戶坦誠說明,並建議他們參與一些相關的金融課程,當客戶在經歷這個階段之後,就可以建立對金融、稅務或理財的一些基礎概念,會讓後續的討論變得簡單許多。她表示:「其實,最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的、就是客戶本身,在這樣的情況下,客戶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。例如:到底目前需要的是『資產傳承』、還是『複利增值』,或是『醫療保障』?這些問題,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。而我所能做的,就是提供商品選項與資訊,讓他們自行評估與選擇。這樣的模式,能讓他們的思考更有條理,並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。」
當客戶了解金融理財保險的概念後,他們會自己與自己對話,分析利弊,而不需要金融保險理財顧問花大量時間做「銷售」行為,因為銷售最難的就是將想法傳遞到客戶的腦海中,然而,當客戶自己作為「顧問」,他們就會分析自己的選擇,並挑選出最合適的組合。
葉小姐表示:「這樣的模式能讓雙方的語言和立場達到一致,不僅讓溝通效率提高,也更容易建立信任感,因為客戶會感覺到,我們並不是單純為了業績而推銷商品,而是真正站在與客戶站在同一陣線,協助他們做好規劃。」
拒絕不存在,只是時機未到
可是這樣的模式非常花時間,甚至很容易遇到客戶的拒絕。對此,葉小姐表示心態一定要調整好,因為「客戶當下並不是在拒絕我們,而是拒絕當時的建議」。或者說,客戶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資訊,葉小姐認為、這僅僅是溝通時間上的需求,而非真正的拒絕。有時候,只是因為當下的建議並非客戶目前最適合的方案而已,所以也不會將當時的拒絕看作完全的否定。
葉小姐又再進一步地說明:「我們更傾向於認為『拒絕』這個詞其實並不存在。客戶需要的其實是一個更適合他的答案,或者在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機來重新討論這個話題。這樣的理解,可以讓我們能更從容地應對所謂的『拒絕』」。
所以,當客戶表達疑慮或暫時不接受時,葉小姐的做法是表達理解並尊重,然後給予客戶時間和空間。當時機成熟時,再重新開啟討論。這樣的方式,不僅讓自己更有耐心,也能更好地服務客戶的需求。
優秀顧問三特質:熱情、學習、堅持
而談到優秀從業人員的重要特質和能力時,葉小姐指出需具備三大關鍵特質與能力。首先,熱情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。她強調,對於這個行業保持持續的熱情,是推動一切的起點。因為只有心懷熱情,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領域中長久耕耘,並且不畏艱難地面對不同客戶的需求與市場變化。熱情不僅能夠激發個人動力,也能感染周遭的團隊與客戶,進而建立信任感與長期合作的基礎。
其次是願意持續學習的能力與態度。因為市場環境與保險商品的不斷更新,金融理財保險顧問必須不斷吸收新知識,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,提供客戶更加專業且符合需求的服務。
第三則是堅持耕耘的毅力。成功並非一蹴可及,而金融理財保險顧問更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與深耕,才能真正看到成果。因此,願意投入心力、持續努力的人,才有機會在這條路上脫穎而出。
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,金融保險理財顧問的價值早已超越單純的商品銷售,轉而成為客戶身邊的專業夥伴。這份專業不僅來自於對商品的熟悉,更來自於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。理財服務的本質是長期陪伴和價值創造,而非短期的業績追逐。只有如此,才能在每一次溝通中,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,並在市場的洪流中,建立屬於自己的穩固品牌與長久事業。
Contact: MDRTeditorial@teamlewi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