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Joyce Chan,AFP 曾是先遣救援人員,但她不喜歡這種工作環境,認為自己只是在給予反應,沒有真正幫上忙。
這名前警官去過很多自殺現場,其中一件事對她打擊尤其大。一名中年男子診斷出絕症後跳樓自殺,她接到報警後立即趕往現場。該名男子的恤衫胸袋裡有張紙條,上面用中文寫了三行字。
「亞洲父親大多沉默寡言。」Chan 說道。「上面寫著『女兒,我患了癌症。錢最好留給自己。別想念我。』這真的讓我很震驚,因為當我在處理現場時,不禁撫心自問:我對躺在面前的這個人到底有甚麼幫助?」
Chan 從小就想從事執法工作,大學畢業後投考了新加坡警隊。但在那次執勤後,她認真考慮過另謀出路。
「我真的很想有這樣的機會,能在人們確診前一、兩年就能見到他們,為他們提供不一樣的選擇。」這名百萬圓桌會齡 6 年的會員如是說。「我總是告訴別人我不是做銷售的。我的工作是為人們提供選項,最好是由他們自己下決定,並為自己的保單提供資金,而非尋求福利機構的協助。」
身為新手顧問,Chan 需要建立一條獲取準客戶的渠道。第一步通常是聯絡朋友和親戚,讓他們知道您要開始銷售保險了。有些新顧問會感到尷尬,不願意這樣做,但她並沒有。她知道自己的目標很明確:她需要照顧那些最親近的人。
「我認為,許多新顧問必須克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害怕遭到批判,尤其是處身這個社交媒體時代。」Chan 說道。「WhatsApp 群組聊天很熱門,您可能會擔心,如果我想找某某人,他們會不會在 Instagram 限時動態上寫道:『記得躲開 Joyce,她現在當理財顧問了』?您擔心,如果您和朋友聊天,他們會在 WhatsApp 聊天群組發出『Joyce 現在是一名理財顧問,一心想為我提供建議。千萬別跟她去喝咖啡』這樣的訊息。」
轉換視角
Chan 建議新顧問改變自身對職業的看法,從而克服這種恐懼。
「您之所以感到害怕,是因為您認為自己透過銷售拿佣金,您賣保險,客戶付您錢。如果您是這麼想的,那您就入錯行了。」Chan 說道。她還補充指,她採取了一種嶄新的思維模式,在開發潛在客戶過程中將自己視為「給予者」而非「索取者」。
「如果我們能改變這種思維,在尋找準客戶和客戶時,向他們提供我們所掌握的優質觀點與意見,然後讓客戶決定是否與您合作,並尊重他們的決定;如果我們真是為了展現最好的自己而去,那麼我們開發潛在客戶的方法也許就會截然不同。」Chan 說道。「我不是來推銷東西的;我是來向您傳授知識、提供選擇,呈現後續步驟,然後由您自己下決定。如果您能改變成『必先予之』的心態,我想準客戶也會大有不同,恐懼感亦會大大減少,因為您如果先奉獻了,那他們還有甚麼好批判的呢?」
擁抱全人理念
在這之後,Chan 成功取得一次內閣會員資格,但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,她意識到自己太過追求業績,需要跳出框框。
「人應該是為了生活而工作,決無相反的道理。」她說道。「我很幸運,父母和祖父母都在我身邊,我入行的部分原因是希望花更多時間陪伴他們,但實際上我沒有做到。」
擁抱全人概念的另一個動機是為同事樹立榜樣。Chan 建議他們休息一下,以免精疲力竭,但他們擔心業績會受到影響。
「那時我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出於我自己,因為他們看到,我會在休息時變得焦慮。」Chan 說道。「過去,我在日程安排上遇到了很多困難,因為我總是一味埋頭苦幹、不斷工作。後來我意識到,如果我想讓別人優先考慮休息和家庭時光,那麼我必須先以身作則。他們必須看到 Joyce 也能做到。」
所以,她作出的另一項調整就是安排好優先事項。
「我的第一順位永遠是家人。」Chan 說道。「今季,我要將家庭置於首位。在某些季度,我可能會以工作行先,身為一個有工作的成年人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在這段時間裡,我會和家人溝通我的工作量。這個月我要去參加一個會議,或者旺季即將到來,我陪伴你們的時間會減少,但我會用甚麼方式彌補。我想確保事業與生活都能順風順水,因為這是我成為顧問的原委,即為我愛的人提供更好的生活。如果我不花時間陪伴他們,那我到底在做甚麼呢?我們努力協助他人過上更好的生活,因此絕對應該以身作則。」
聯絡方式
Joyce Chan joyce@joycechan.s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