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善用社群媒體:讓轉介紹變得更自然 [阮呂文傑 Wen Chieh Juan Lu]](/_next/image?url=https%3A%2F%2Fmembers.mdrt.org%2Fglobalassets%2Fdigizuite%2F36061-en-tw_written-interivew_mr.-wen-chieh-juan-lu_leverage-social-media-to-make-referrals-more-natural.jpg&w=3840&q=75)
所謂的「轉介紹」,其實就是原本的客戶幫你介紹新的人,雖然是從介紹人那邊帶來的機會,但對新對象來說,依然還是陌生的,因為這些人並不真正認識你。
那麼,在面對這類情況時,怎麼建立對新對象的信任關係呢?MDRT會員 阮呂文傑先生表示一開始會請轉介紹的客戶幫忙做初步的介紹,例如透過面對面或電話約訪。在見面的過程中,阮呂先生會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,讓對方了解自己擅長的領域,以及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。這個步驟很重要,因為可以溝通對方的需求。
社群媒體加速掌握客戶樣貌
此外,阮呂先生和平時大家習慣交換通訊軟體的方式不同,他反而選擇盡量先交換社群媒體帳號,他表示:「在不熟悉的情況下加了 Line,反而不容易開啟互動,直接講保險理財的話,感覺非常突兀,所以通常第一次碰面之後,我才會加 Line,因為Line更像是已經有很高的信任關係時才會用到的工具,第一次接觸不太適合。我反而會先用社群軟體,讓對方先對我的背景有一個初步認識,如此能更容易建立信任關係。」
他進一步說明:「轉介紹其實只是比陌生開發稍微縮短了一些與對方認識的時間,但其實本質上還是一樣,所以重點是如何在第一次交流中增加對方對你的信任,這就是在碰面前需要經營的。而透過社群媒體,像Instagram和Facebook,我可以讓對方知道我平常在做什麼,我也能看到對方的貼文、限時動態,或者他平常關心的事物,這樣等到雙方開始碰面聊天時,就比較容易找到合適的話題,不會尷尬或不知道該聊什麼,進一步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。」
因為保險是長期服務,並不是一次性的商業行為,所以阮呂先生更想花時間去了解客戶:「通訊軟體和社群媒體的性質不一樣。社群媒體雖然是公開的平台,但某種程度上,卻又比較私人,更適合用來互相認識。尤其是對年輕的客戶來說,這樣的方式比較自然一點。最重要的是,如果談完之後沒有馬上成交,透過社群媒體還是有機會維持聯絡,利用留言增加互動。這樣不只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更自然,也有機會認識到對方的朋友,甚至其他重要關係人。」
故事喚醒需求,服務再造商機
在讓客戶願意轉介紹這方面,阮呂先生覺得自己最獨特的地方是他採取「無形」的銷售方式:「這樣的行銷方式能讓客戶覺得舒服,而不是被強迫推銷的感覺,也會讓客戶更自然地接受我們的服務,進而促成轉介紹。」
舉例來說,阮呂先生在近期一個月內參加了三場告別式,其中不乏自己的客戶與好友,而這些真實的經歷,阮呂先生都會和客戶分享,讓他們能夠有畫面感,也能引發共鳴,之前有位客戶就請阮呂先生協助審視孩子的意外險,這時,阮呂先生就會藉此機會,讓客戶清楚理解現有保單的優點以及需要補強的地方:「我的做法是解由生活故事的分享,讓客戶能產生共鳴,接著提供專業資訊和精準服務,最後才進入商品行銷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,金融保險理財顧問必須站在客戶的角度著想,而不是一開始就用『銷售為導向』的方式去推銷商品。所以,誠心與用心才是客戶願意轉介紹的關鍵。」
阮呂先生進一步強調:「在這個產業,『心態』真的很重要,只要服務做得夠用心與細緻,自然就會出現很多潛在客戶,如果抱著只想成交的心情去接觸客戶,那結果通常都會失望。」
在金融理財保險產業中,建立信任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耐心、用心與策略的結合。透過真誠的互動與貼近生活的方式,無論是透過社群媒體經營,還是以生活故事引發共鳴,關鍵在於以客戶需求為核心,提供專業而貼心的服務。當顧問以誠信為本,專注於長期陪伴與價值創造,自然能促成更多轉介紹,為穩健的客戶基礎鋪路,也為專業形象奠定更深的信任基石。
Contact: MDRTeditorial@teamlewi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