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從社團中崛起:數位化與人際交匯的雙線信任 [羅銀峯 Ying Feng Lo]](/_next/image?url=https%3A%2F%2Fmembers.mdrt.org%2Fglobalassets%2Fdigizuite%2F36060-en-tw_written-interivew_ms.-ying-feng-lo_rising-from-communities.jpg&w=3840&q=75)
在金融理財保險行業中,如何精準鎖定目標市場並有效建立信任,是成功的關鍵所在。MDRT會員 羅銀峯小姐以其自身經驗,分享如何從社團出發,進一步調整了目標市場的定位,同時還以耐心與真誠逐步建立穩固的客戶基礎。
尋找目標市場
羅小姐表示目標市場的定義其實是分階段的,從她剛從軟體工程師轉行進入保險領域開始到現在,她的目標市場是隨著時間和經驗不斷調整。初期是從熟人圈開始,之後隨著資歷增長,她開始參與一些社團活動,目標逐漸擴展到更多樣化的族群。
她表示,其實金融理財保險顧問非常適合參加社團,因為這些社團的活動內容多樣,參與者背景豐富,能逐步建立更廣泛的客戶基礎。以羅小姐自己為例,她就參加過同濟會、卡內基訓練班、插花班、茶道班等文化藝術團體。近幾年,她更加入了許多與媽媽相關的成長團體,一開始相當陌生,但進去後才發現,這是一個規模相當大的女性社團,成員有200多人,活動內容非常適合像她這樣已經成家有小孩的女性。
舉例來說,初期單身時,她有更多時間參與像卡內基這種晚上或假日進行的活動。而婚後有了小孩後,因為需要兼顧家庭,因此更偏向參與在下午舉行的活動,這樣的時間安排讓她能夠平衡家庭與工作,並逐步在這些社團中建立了穩定的客戶基礎。
至於最重要的如何在社團中與別人互動,羅小姐很坦白:「千萬不要刻意為之,而是要有服務熱枕。一開始,我就積極參與社團的各種活動,例如籌劃活動內容或主持節目等,或是一些很日常的協助,這些行動不僅讓你融入社團,也能建立初步的信任。」
但羅小姐也坦白,互動的過程中,難免有人會得知自己是從事保險行業,因此產生戒心或保持距離,但也不要灰心或是急著遞名片,而要專注於讓大家喜歡自己,聊天中自然會提到彼此的工作背景,因為已經先建立了一層關係,這樣反而會更信任,她自己就花了一年才讓大家認識她。再者,聊得來、背景相近的人,會自然地進一步發展成朋友。這些人可能會私下約聚會,能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,進而成為潛在客戶。
建立信任感
社群平台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,羅小姐主要是使用Facebook,她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期待能在上面直接接觸到客戶,但實際上,的確有不少客戶是通過Facebook找到她。她表示:「Facebook的好處在於可以節省很多時間,特別是在建立信任感這一塊。客戶可能經常看到我的動態,逐漸對我產生熟悉感,這種無形的信任感非常重要。而且我的分享內容力求多元,呈現MDRT的『全人』形象,例如工作內容、家庭生活,還有參與公益等,這些多元化的分享,能夠讓客戶看到更真實而立體的我。」
羅小姐分享了一個案例,有一位客戶雖然已經多沒見,但因為他一直關注羅小姐的動態,有一次在貼文下留言,羅小姐看到後就私訊他,也促成後來的再次碰面。甚至有一些客戶雖然沒有主動留言,但會默默關注,羅小姐表示:「我常看到貼文按讚數很多,這些人可能表面上不參與互動,但他們仍然在觀察我,並從中建立起對我的信任。這也是社群媒體的重要價值:即便是無聲的關注,也能成為未來互動的基礎。」
此外,羅小姐也非常強調「客戶常跑,不跑長」的理念,也就是說,她會經常拜訪客戶,但每次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,這樣能避免讓客戶覺得疲累:「舉例來說,每次拜訪時,我會先簡單了解客戶近況,在碰面時留下專業印象後繼續下一個行程,這樣的方式能讓客戶感到被重視,同時又覺得我們是積極且努力的。同時,我也會利用公司的講座或活動,邀請潛在客戶參加,這樣不僅能展示專業,也能進一步建立信任。」
目標市場的尋找與建立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個需要策略與耐心的長期過程。用心服務與真實呈現的理念,才能在數位化與人際互動的交匯處,創造出穩固的信任度,並在競爭激烈的金融保險市場中贏得長久的信賴與支持。
Contact: MDRTeditorial@teamlewi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