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MDRT的理念,全人生活包含七大領域,而工作僅僅是其中一部分。當然,工作並維持有品質的生活非常重要,因此,如何在工作上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成果,成為了高效率工作的核心。這樣一來,才能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全人生活的其他層面,從而實現真正的平衡與滿足。
如何提高工作效率
高效率工作的定義非常關鍵,核心在於如何有效分配時間,能以最少的時間達成最大的成果。MDRT會員 王為先生表示:「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探討:背景因素和實際表現結果。」
先從具體的表現結果說起,對於優秀的金融保險理財顧問而言,是規畫足額的保單,這意味著顧問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大的保險規劃額度,而非僅僅為了達成業績而隨意銷售,而是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分析後的專業規劃,跟許多經驗相對少的人相比,有非常大的差別。這種差異的背後,來自於背景因素:即金融保險理財顧問本身的專業能力,以及客戶對其專業的高度信任。
王先生進一步說明:「專業的金融保險理財顧問就像醫生或律師一樣。醫生診斷病情後開藥,藥物只是治療的工具;律師運用法律條文解決問題,法條則是達成目的的媒介。同樣地,保險商品也是顧問用來幫助客戶實現財務安全與目標的工具。當業務員的專業能力提升時,不僅能讓自己更有信心,也能贏得客戶的信任。在這種情況下,規劃的額度自然更大,達成業績目標的效率也更高,例如只需一兩張保單就可能完成MDRT的目標。」
應付突發情況
當提到有效分配時間時,很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應付突發情況?王先生認為處理突發狀況與高效率工作的關鍵在於調整工作節奏、設定目標及優先順序。他曾經在2023年MDRT新加坡全球會議演講時提到一個實用的方法,就是將所有事情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:「緊急且重要」、「緊急但不重要」、「不緊急但重要」、「不緊急且不重要」。
王先生表示:「許多人會直覺認為,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應該優先處理,因為它看起來『又急又關鍵』。但實際上,應該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『不緊急但重要』的事情上。這是因為許多緊急且重要的事情,往往是由於我們原本沒有及時處理『不緊急但重要』的事情,導致它們最終變成緊急事項。」
所以我們需要隨時檢視自己正在處理的事情屬於哪個象限,為了實現高效率,王先生設計了一個時間分配比例:將40%的時間放在「不緊急但重要」的事情上,30%的時間放在「緊急且重要」的事情上,另外20%用於處理「緊急但不重要」的事項,最後10%留給「不緊急且不重要」的活動。
舉例來說,假如客戶因為車禍而緊急致電請求協助,這顯然是緊急且重要的事情,必須立即處理。然而,像保單健檢這樣的重要任務,可能因為客戶約在下週而被認為不緊急。如果今天不準備、明天不準備,等到客戶見面的前一天才準備,那這件事情就從「不緊急但重要」變成了「緊急且重要」。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拖延而導致的問題。至於「緊急但不重要」的事情,例如手機通知,有時只是一些廣告推送,但這些突如其來的通知可能會打斷工作節奏。我們可以透過調整手機設定,將不必要的通知關閉,從而減少這類事情對我們工作的干擾。對於「不緊急且不重要」的事情,例如滑短影音或IG,這類行為可以幫助我們放鬆,但它們本質上並非必須投入過多時間。這並不是說這些事情完全不能做,而是我們需要自我提醒,避免將它們占用過多的時間。
如果能做到妥善分類事情的象限以及比例,就可以達到高效率的工作方式。
自律的重要性
為了避免前述的拖延情況,王先生表示,自律的核心應該是平衡,滑手機或做一些看似沒意義的事情,其實也是有價值的。這些行為可以讓我們的精神有彈性,是一種必要的休閒。然而,關鍵在於,我們需要掌控這些活動所佔據的時間比例,而不是讓它們無限制地侵佔我們的精力。所以,王先生表示,心中保持一個清晰的「四象限」原則是非常重要的。他會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來分類,把重點放在重要的事情上,而避免過度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。
關於自律這件事,王先生也認為不應該單純依賴意志力。意志力更多是一種短期的驅動力,有些人可以撐幾天或幾週,而有些人可以維持幾年,但它並不是長久的解決方案。他更認同《原子習慣》這本書所提倡的觀念,透過細微的改變,逐步養成穩定的習慣。書中強調,改變不應該只靠強迫自己,而是需要建立有效的提示,結合適當的目標設定與自我獎勵機制,才能真正把一個行為轉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。
真正的高效率並非只為完成更多的任務,而是為了爭取更多掌控時間與人生的自由,從而在全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取得豐富與滿足。所以高效率工作的本質,不僅是追求短期目標的快速達成,更是建立在清晰的目標管理與持續優化的基礎上,逐步實現長期的價值最大化。透過時間分配、專注力提升與自律管理,能讓工作成為助力生活的一部分,而非壓力的來源。在「四象限」原則指導下,將重點放在長遠重要的事情上,避免緊急事件與不重要的事物消耗過多精力,從而提高整體的效率與生活品質。
Contact: MDRTeditorial@teamlewis.com